11/30/2001

談程式交易

一般而言,程式交易不外乎順勢系統、逆勢系統,頂多用擺盪指標做修正,
記得剛開始看盤時,朋友丟給我「順勢操作、勇於停損」八個字,直接來討論這八個字!
最簡單的順勢系統大概是移數平均線和突破,
順勢系統說的白一點就是追高殺低的系統,
追高殺低能賺錢嗎?我抱的是一個肯定的態度!
也許很多人聽過KISS法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我曾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拿十年的加權指數(感謝更賺錢大大提供),
用12日均線,當趨勢向上,K線突破均線做多(用time lag)做確認,反之放空,單口操作。
得到的結果是賺12570點(時間:80年1月至90年8月,用加權指數,非台指指數)。
把成本扣一扣,假設你「敢」只拿20萬出來操作,十年約獲利180萬!
(p.s.我有EXCEL檔,710K,如果有人想參考,留E-mail給我....:)
當時有點震撼,難道用期指賺錢那麼容易?那為什麼市場多數人都賠錢?
於是我進場了,我看15分鍾線,而且還多看了KD搭配做出場指標(KD比均線敏感),
結果前八次交易輸了七次,勝率0.125!才又重新回去檢視問題出在那?
勝率就是順勢交易系統的致命傷,0.125有點誇張(我的運氣不好),
但一套好的交易系統(好的定義就是能賺錢),往往勝率只有五成甚至更低,
而如出一徹的就是在盤整盤賠錢,而在行情噴出時就狠狠的大賺一筆。
「買低賣高」是大多數人的夢想,這是順勢系統絕對做不到的!
而逆勢系統就剛好相反,當順勢系統績效愈差的時候就是逆勢系統愈好的時候!
「買低賣高」逆勢系統有很大的機會做到這點,但行情噴出怎麼辦?
之前所提的勇於停損就相形重要了!
在順勢系統下,設不設停損點其實不重要,當行情反轉時自然會有反向指標出現,
但逆勢系統下,一定要設停損,最好在突破之後再反向操作,同時在捉住大波段的中間一小段。

來討論一下版上的程式交易吧,我相信多數還是以順勢為主,當然一定會有多一些指標搭配。
以外景大大的聖盃傳說(不介意吧,我是菜鳥,胡言亂語中,可信度不足30%....:P)
沒"猜"錯的話,應是以移動平均帶加上突破系統為主,用較不敏感的參數,
參數敏不敏感各有其優缺點,敏感的參數容易出現訊號,
在波段出現時,能買的較低,賣的較高,但在盤整時容易出現假訊號,
不敏感的參數,行情出現時賺的較少,但能過濾掉假訊號而提高勝率!
也就是為什麼聖盃傳說會在4036才減多,而有些人會在38xx,39xx就進場,只是參數不同而已...
而更賺錢大大的系統看起來複雜一點,(不介意吧,我是菜鳥,胡言亂語中,可信度不足20%....:P
似乎是把成交量一起考慮進去了(我會偷偷的出現在30日演講會場的人群裡的)。

至於程式交易是否真的有版上的績效嗎?我持一個保留的態度,
我在實際下單出去時價位和模擬單總有幾個tick的價差,
用市價單價位不好控制,用限價單一旦急漲或急跌時就買不到,一改價損失就愈多
小台就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最慘的一次,用stop單,竟然和價位差了9點....:(
(p.s.最近常用MOO去買(空)小台,然後在現貨開盤前平倉,超好賺的....:P,離題了)
對波段操作來說,也許無傷大雅,對短線來說,這樣的滑移價差,對績效影響其實不小....

最後來談談程式交易是不是真的就比較好?老實說我不知道,我現在還是用人腦交易,
程式交易有它的好處,它克服人的貪婪、恐懼,
但它有很多狀況是無法考量到的,EX:是否在接近結算日、是否因價差過大有人在玩價差....等,
不知道,這個問題還是請高手解答吧....:)

11/19/2001

再談零和市場

基本上把這個市場的組成份子分成幾個部份

Ⅰ、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
Ⅱ、市場老手(中實戶)
Ⅲ、套利、價差交易者
Ⅳ、政府、期貨公司
Ⅴ、小散戶

先有一個認識,這是一個零和市場,有人賺、有人賠,賺的錢和賠的錢一樣多!

一個一個討論:
期貨公司一定賺,賺手續費。
政府如果只考慮稅的話,也一定賺交易稅,如果連國安基金也考慮的話就不知道了....
套利、價差交易者整體來看,雖然賺的不多,但正的報酬率應該也沒有問題。
市場老手我相信一定是賺,要不然他們留在這個市場做什麼?
法人考慮的層面就比較複雜,雖然有部份的單是在做避險用的,
但我相信以他們豐富的經驗及充足的資源,賺的可能還是比賠的可能高的!

看完了以上這些,你大概也瞭解了,誰在賠錢?一句話:就是小散戶!
當然更現實一點,當有愈來愈多不知死活的小散戶投入這個市場時,
就愈容易擊敗這個市場,愈容易從這個市場獲利!

而身為一個小散戶該怎麼從這個市場賺到錢?

Ⅰ、想辦法從小散戶變成中實戶:
這一定是要下過功夫的,而且成功率不高,被抬出場的可能性比較高,
但還是不少人前撲後繼,包括我在內....

Ⅱ、作套利、價差交易:
前提是要有營業員肯替你盯盤才行,
價差是低風險低報酬率的東西,而且做起來很累,
要在很剛好的時候捉進出場點,而且手腳要快,
如果你是資金三、五百萬的VIP級客戶,營業員應該會幫你做, 如果只有幾十萬, 誰要理你?或許像我這樣沒業績的營業員會吧....

Ⅲ、跟程式交易:
但是以經驗談,大部份的投資人都不敢吧....
畢竟有一定的風險在,波動震幅會很大,
雖然長期報酬率應該都是正的,如果是負的,程式設計者去自殺算了,
但很多人都是還沒跟到賺錢就先閃了,才來抱怨程式設計的多爛....

其實我比較有興趣還是單邊的交易,一些老手經常不屑玩價差,
玩期貨就是以小博大,小賺小賠有什麼意思?
但「如果」我還決定會在這個行業撐一陣子,
我大概會先從價差著手,畢竟它的風險比較小,
如果做的保守一點,應該會接近是穩賺不賠的交易,
但還是得弄個二、三十萬的資金才行....

遞出職呈....

結果被退回來了....,要我回去再仔細想想....
現在凌晨兩點,又失眠了,爬起來寫寫日記....
昨天加今天大概被約談了超過兩個小時,
昨天是只有主管一個,今天還加上兩個同事....
有點不懂,已經超過三個月的試用期了,主管主動替我延長三個月,
而事實上我的業績差的連我自己待下去都覺得有點丟臉的程度,
真的不太曉得我留下來對我或者對公司到底有什麼好處?
主管說我是無法克服現在的狀況而選擇逃避,
我承認這是事實!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業務的,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外向,能和一大群人打成一遍的人,
而且我是一個很主觀,甚至是一個很固執的人,
和我一起打過辯論賽的人應該更清楚,
當一個論點連我自己都不能說服的時候,我會在台上舉白旗投降!
再來看這個行業,說一句更坦白的話:我認為小散戶根本不應該進入期貨市場!
期貨市場應該是法人避險和「高手」投機的地方。
還記得剛進這個工作時,一個較資深同事跟我說過,
期貨市場將來一定會走向代操、投信路線,
會直接是程式交易、市場老手拚輸贏的地方(別忘了它是零和遊戲),
而我們現在的工作卻是說服小散戶進入這個市場然後幫他們賺錢....

一個很矛盾的地方,主管們會要求我們告訴客戶這是一個賺錢的管道,賺錢的機會,
但「基於一個保護營業員的立場」,會建議我們不要自己進場....

但說對這個工作沒有興趣、已經學不到東西也是騙人的,
說真的,在這裡三個多月真的學了不少東西,而且我相信我在專業上學的蠻快的,
我有自信在這些方面,可能比一些資深的業務還強的多,
其實我一直想做的是一個trader,直接賺市場的錢,
但這條路不好走,而且一旦我離開這個工作位置,
我會連最基本的資源(EX:即時報價系統)都沒有....

說真的原本已經下定決心要離職了,但這兩天決心又開始動搖,
我真是決心不夠堅強的人,
而對我殺傷力最大的一句話是:
「如果你覺得如果在業績能到一定水準的情況還會想走,
代表真的不喜歡這個行業,應該不要猶豫馬上走,不然就留下!」
再說一句實話,如果我業績能達到一定水準,我會走嗎?絕對不會!
能學的東西真的還很多....

煩啊....寫了一堆,結果還是不知該走該留,大概還是得繼續失眠了.....

11/11/2001

103點逆價差

其實這次台指的逆價差那麼大有點不尋常,
怪的不是103點的逆價差,而是摩台指的逆價差只有1.02!
就很傳統的觀念來說現在是一個相當好的價差套利時候,
搞不好你的營業員就算給你看過:(103*200)-(1.02*3450)=17000....
告訴你現在到台指這個月的結算日有17000左右的價差套利機會....
而市場上這個力道大不大?一群散戶加起來的力道還是有點可怕的,
一般來說到了星期五有不少人都不想留倉,
但去注意一下,今天的OI的再創新高!其實現在做價差套利的人真的不少。
而真正詭異的是這樣大的逆價差竟然沒有縮少而穩定的維持中,
在期貨市場有多方就有空方,誰在放空?誰有能力能和這一大群散戶抗衡?
一般而言外資因為交易稅的問題,不是很喜歡台指這個市場,多在摩根交易,
而這次放空的人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期貨的自營商和手握大籌碼的大戶!

而未來一個禮拜將會是觀察的重點,如果價差縮少了下來,
代表的就是散戶獲勝(不要懷疑,小散戶加起的力量是有能力擊敗大戶的),
但如果仍然維持這樣的逆價差,這次台指的結算可能會相當精采!
小散戶不會在現貨市場有一定力量,自營商和大戶卻不同,
他們可能在現貨市場有一定比例的權值股可左右大盤指數,
沒有意外的話,在最後交易日隔天開盤應該又會有慣殺現貨,拉低結算價的動作。

但再換個角度看,在價差套利台指多單現金結算同時摩根空單同時回補,
這股力道愈強,摩根在台指結算日附近的軋空行情也相對愈強!
如果一個禮拜後台指價差沒縮少下來,投機客錢準備一下,準備進場買摩根吧..:)
============================================================

看了一下自己之前所寫的文章,發現真的好像有點誤導的嫌疑....
之前說的那17000的套利空間,我說的是:
「也許你的營業員跟你說過」「傳統的價差套利模式」,
而那是事實嗎?當然是胡扯!

以「假設」一個禮拜後價差還是沒縮少,結算日開盤現貨被摜殺的情況來討論:
台指以現金結算,結算價被壓低,你做多的台指獲利立即減少(甚至可能賠),
台指現貨價被壓低,摩台現貨價當然也跟著下跌,但摩台期貨呢?
不一定!只要不跌,立即就是正價差了(因為現貨跌),
你放空的摩台賺到錢了嗎?答案也是不一定....

一般人常把「套利」和「價差」混為一談,其實之間有蠻大的差別,
「套利」代表的是「無風險即可獲利」,
而這次的空摩根買台指卻還有不少的風險存在,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到期日不一樣!
在台指到期的同時,摩根可能(是有很大可能)是正價差。
因此如果一個禮拜後價差還是沒有縮回來,且OI仍然維持在高水位的話,
玩價差的人真的該摸摸鼻子,認真考慮是否要認賠出場了....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假設情況,
還是有可能在這個禮拜內價差就縮了回來,玩價差的人就賺錢了,
畢竟空方本來就沒有必要和多方玩,
空方棄守不是認賠出場,只是不想玩了,讓市場回歸自然而己....

我當然沒有進場玩價差,但我相信現在在玩價差的人真的不少(從OI可看出),
我是個投機客,我打算是在空方沒有棄守的情況下,
在台指結算日前一、兩天進場做多摩台!
追玩價差的那一群人在台指結算,摩台空單同時回補的力道。

至於天下到底有沒有白吃的午餐?我的答案是一定有,只是你吃不吃的到。
以現在逆價差103點的情形,最穩當的「套利」模式是:
依權值模擬一套加權指數的現貨出來,然後空現貨,買期貨!
但最實際的問題來了,這要多少錢啊?大概幾千萬跑不掉....
這是有錢人在玩的玩意,像我這種每個月領兩、三萬元的窮小孩,
只是看的著吃不著,流口水乾瞪眼的份而已.....

10/28/2001

好像潛水很久了....

只能說心情一直不太好吧....
又走了兩個業績不好的同事,算一算下一個應該輪到我了....
其實以我的條件,應該是還不怕找不到工作,
但是找的到工作是一回事,找的到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又是一回事,
期貨業是現在少數剛起步,再加上option在年底將正式合法交易,
相對於證券、壽險的走下坡,這個工作在金融業算是有前途的....
只能說自己可能比較不適合當業務吧,
認識我的應該都知道,我不習慣把話說的很滿,
有個八成把握,可能只說成六成,
不似一些老江湖,有個七分,就可以膨脹到十分....
而期貨交易真的就是很實際的金錢輸贏,且是用槓桿倍數在算的!
當客戶問我真的能賺錢嗎?我實在不敢肯定的回答:真的....

一個和我比較熟,進這行約半年的同事,
他說他至今開戶數超過40戶,而實際有在買賣的不到十人,
這個月的業績至今只有61口,可能和我一樣只能領到底薪....
有點感概....
我的概念是業務員和客戶應該是生命共同體,
業務員能讓客戶賺錢,客戶才會繼續交易,
客戶會繼續交易,業務員才能從中繼續賺錢!
像他這樣,帶進一個客戶,然後認賠出場,從此不再碰期貨,不是根本之道!

最近常胡思亂想,甚至想去找主管用留職停薪的方法,
先用一至二個月的時間,好好研究行情,找一套至少不會賠的模式,
硬是被同事擋下來,說我想太多....
也許吧,真的很多事都不是會如預期中的順利,
如果兩個月後還是找不到好的交易模式怎麼辦?

其實我不太相信我不能擊敗大盤!
說真的,從小到大我幾乎就是玩數字長大的,
還記得高中時性向測驗時,「數的能力」這一項百分比是99
我還記得我們班上連我一共有兩人的百分比是99
(即100人中勝過99人,當然另一人就是自己),而原始成績我是23,他只有16。
而從小對數字的跳動就一直很敏感,也是大學為什麼會選統計系的原因....

不知不覺也快兩個月了,學到什麼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
也許就真的要想同事所說,不要想太多,好好先衝試用期的最後一個月吧....

10/07/2001

上班一個月

進這個行業也正式超過一個月了,只能說算蠻不順利的....
一個業務員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商品,才能去進行推銷,
有點像是辯論,當一個論點能說服自己的話,才有辦法去說服別人!
而期貨這種東西呢?
昨天和今天去上職前訓練,套其中一名講師的話,
「如果你連期貨都推銷的出去的話,你大概沒什麼不能賣了。」
賣商品的話,至少消費者還看得到他買了什東西,
而期貨,不僅他看不到他買了什麼,但就要先繳交一筆保證金,之後還可能再賠一筆錢..
一般而言,我把客戶分為兩種,一種是曾經接觸過期貨,一種是完全不瞭解的....
對於老手而言,我實在沒什麼優勢,誰願意換掉原來的營業員,換成像我這樣的菜鳥?
而客戶群只能鎖在「對期貨有興趣,卻不曾進場的投資人」。
常聽一些老業務對客戶說的天花亂墜,
(ex:如果你在萬點的時候就放空單進場,早不知道賺了多少錢了)之類的話,
但也許是我唸過點聖賢書,知道禮義廉恥,常常在掙扎要不要把事實告訴投資人:
「散戶在期貨市場幾乎都是賠錢的!」
而要讓我的客戶不賠錢,至少就是我自己要能在這個市場得到正的報酬率,
我才有資格能教導,能建議一個新手怎麼進入這個市場!

業內有一句話:「能保證獲利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瘋子,一種是騙子!」
其實我對這一句話一直持保留的態度,
但我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在這個行業(包括證券),瘋子和騙子多的是!
瘋子為可能從事過三、五筆賺錢的交易,
就開始自以為是,把話說的滿滿的,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而騙子則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
卻為了賺錢,仍然拿著保證獲利的招牌,到處招搖撞騙....
但真的沒有能獲錢的人嗎?我不知道....
套句一個同事的話,「真的能在期貨市場獲利的人,他才不會把方法告訴你!」
而我內心其實相信,一個能在這個市場生存三五年的老手,可能都在這裡賺了不少,
也是為什麼新手、散戶在這裡都賠錢,因為錢都被這些人賺走了,
而賠錢的人就是走著固定的模式,停損、斷頭、出場,然後一批一批的換....

前個禮拜看了本期指的書,作者在書中寫著有每日的盤中即時分析,
我就很高興的馬上連上他的個人網頁,發現網頁上寫著請加入會員,
只要每個月3000元的會員費即可看到盤中的即時分析!
也許是社會經驗不足,當時第一個感覺智慧財產是有價的,你不能期望去免費獲得,
而前幾天和一位同事去拜訪的一個客戶,
一個有著蠻大資產,對股票有興趣卻不懂操作的人,聽他大聊他的股票經,
也許大家都知道電視有很多名嘴,很多老師,來教投資人該如何,投資那隻股票,
而他就是繳了幾十萬的投顧費,換了五、六個投顧老師,
然後聽從投顧老師的建議,又在股市賠了幾百萬....
聽他愈講愈氣,決定不玩股票,來玩期貨,至少沒有選股的煩惱。
從言談中大概得知他對期貨也是一知半解,這樣進場的後果,我大概也猜得出了,
但那是同事的客戶,我也不好意思說些什麼....
但也由此可知,即使你繳了上萬的投顧費用,也不見得跟對人,
網路上那個3000元/月,真的有用嗎?我也開始懷疑了....

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我仍然不能有稍微肯定的答案,
風清揚老前輩前說過:招是死的,人是活的,要能活學活使,然後將各招混成,進而無招。
我比較相信的是,股市其實就是心理戰,雖然是同樣的線形,
但會隨著不同的行情,多頭和空頭可能就會有不同變化,
加上消息面的影響,政策面的干預,絕不是單畫幾個線圖就可以預測的。
但有句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也許唸完了唐詩三百首,還是成不了大詩人,但如果不念,就是連機會也沒有了....
不知各位下棋嗎?棋譜上常會教一些開局、在遇到什麼情形該怎麼應變等,
其實我覺得股市和下棋很像,而技術分析就像是棋譜一般....
深藍擊敗了世界棋王,未來會有程式能固定擊敗大盤嗎?我知道很多人在努力了....

至於我,我自認算是個很認真的業務,但不是努力在業務方面,
當客戶告訴我波浪理論最有效,我就買了Elliott的波浪理論k了一個禮拜,
當客戶告訴我心理線看盤最準,我就去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但很現實的沒有業績就要滾蛋,而我現在真的已經有兩個月後捲舖蓋的心理準備了....
還是要正視想想怎麼拐客戶比較實際......

========================================
今天上職前訓練聽的一些東西,
佐佐木雅博在期貨界還算蠻有名氣的,之前就看過他寫的一些東西,
今天去上職前訓練看到授課名單有他的名字還楞了一下....
課名是「期貨交易策略入門」
但整堂課沒說什麼策略,到說了不少預測,聽聽....
說在前面,我並沒有真的信服他,不對他說的預測付任何責任.....:P

○台灣股市會繼續跌,底部大概在2500左右,約在明年農曆年後是轉折點。
○台灣股市十年內不會有大多頭行情,最高不會超過7000點。
○台積電在30元時是適當買點。(也就是說會先跌到30元)
○不要急著買房子,五年內房地產價格會腰斬。
○兩年內不要做生意,會倒!
○美國股市準備大跌,進入大空頭,日本股市有機會反彈做調整。
○準備大漲的是大陸股市,高點約在2008年(奧運時?)。

參考參考吧.....

哈利波特的小秘密

: "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英文版原文)
: 整個反過來是 ishow no tyo urfac ebu tyo urhe arts desire
: 再把英文單字調整一下就變成
: 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
呵....原來哈利波特的作者學我把英文單字反過來寫....

什麼,還有人不知道我的ID的由來嗎?

9/10/2001

淺談期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大時代這部港劇?
在結局的時候,一方高喊著漲,一方高喊著跌!然後股票大漲(或是大跌?忘了... ),
然後猜對的一方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猜錯的一方就破產跳樓自殺!
還記得在看這部港劇時年紀還小,好像是高中吧,且開始稍懂股票是什麼東西,
只覺得劇情很荒謬,股票那裡是這樣玩的!
但慢慢的瞭解,他們不是在玩股票,他們是在玩期貨!
相信大家都知道期貨是高風險高報酬率的東西,但為什麼它會是高風險的產品?
卻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還記得大學時的投資學教授說過一句話:「如果你痛恨一個人,就叫他去玩期貨!」
也許就是這句話讓我決定加入這個行業的吧.....

直接拿實例說明吧....
如果你有75000,你拿它去買一張股票,那一天最多的損失是跌停7%,5250元。
但同時你可以拿這75000去買一口台指期貨,
只要跌1點,你就損失200元,只要跌27點,你就損失超過一個跌停板價了,
而台灣股市有那一天漲跌是低於27點的?
當然反之亦然,如果今天股市漲了200點,你一天的收入就是40000元!
很刺激是嗎?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期貨風險很大。
OK,我決定開始替你們洗腦....應該說是觀念導正....:p
要玩期貨之前必須先要有正確的觀念!
期貨是保證金交易,你並不是拿75000去買一口期貨,那75000只是保證你不會違約而已..
你買的那口期貨價值是(假設台指4300點):4300*200=86萬。
在你買了一口期貨後,你腦中想的應該是:「我花了86萬去買了一張面值很高的股票」。
你必須用這樣的概念去衡量你是否具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狀況一:你原本就有86萬打算拿來投資,OK你夠格買「一口」期貨了。
狀況二:你沒有86萬,你只有7萬5,但你相信你的判斷能力或著相信你的營業員,
而敢用「向銀行借了86萬來投資」的心態,OK你也夠格買「一口」期貨了。
因此會去玩期貨(投機)的人有兩種人:
(P.S. 我目前純粹以投機的角度而言,不考慮避險、套利、價差交易.....
據說台灣目前玩期貨為投機心態的超過90%....悲....)
兩種人分別是:有錢人和不怕死的人,我屬於第二種....:p
但對一個玩期貨的人,你可能「只買一口」嗎?
因此沒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其實不建議進場,除非像我一樣不怕死....

但對於一個有承擔風險能力的人,期貨是個可怕的東西嗎?答案卻是否定的。
從幾個角度來看吧:
一、相信大家唸過(至少學商的同學)唸過風險分擔的概念,
買兩張股票,假設性質相近則風險高,性質差異愈大則愈能降低風險,
而什麼時候風險最低,沒錯,就是股價指數!這時只剩下系統風險!
一口期貨其實比86萬的股票風險小很多很多....
二、一個有86萬的人假設要買股票,他的資金必須全投入在股票市場中,
但玩期貨,只需要7萬5,剩下的錢還可以做其他的用途。
三、政府對股票的限制之多,令人不敢領教,擺明就是希望股票只漲不跌!
又是平盤下不得放空,有事沒事提高個融券成數,
在空頭市場,期貨著實比股票靈活得多。

但不可否認的,缺點也不少!
期貨是個零和遊戲,有人賺就有人賠,而且賺的總和等於賠的總和。
不似股票還有股利、分紅....
去年「聽說」元富期貨有一個仁兄投資報酬率是180倍,
不要很羨慕,換言之,他賺的那些錢就是其他玩期貨的人賠給他的。

先講這些吧,找時間再來談談避險的觀念,
其實期貨的原意是拿來避險用的........

9/08/2001

上班一週記

九月三日正式到群益群貨上班,不知不覺也過了一個禮拜了,
原本早該上來寫些日記的,但一直有點懶....原諒我吧....
老實說,這一個禮拜的感覺真的不太好,
業務部真的是個很現實的地方,
沒有訓練,沒有人帶,就給我一台電腦,一部電話,然後就是自生自滅了....
也沒什麼對或錯吧,公司要找業務本來就是要替公司賺錢,而不是培訓的....
知道沒有客戶的業務多可憐嗎?
身旁的同事盤中總是接不完的電話,忙著和客戶解說盤勢,忙著下單,
而我只好呆呆的盯著電腦螢幕,甚至不太好意思吵他們....
說的好聽這是個很自由的行業,難聽就是個很現實的行業。
像我這樣一到辦公室就盯著電腦,拿著技術分析的書猛K,完全沒有人會管我,
像我隔壁一位超級業務(據說平均月入三四十萬),
在收盤後(還是上班時間),拿著電話聊天一聊就是一個小時,也沒有人理他,
公司只看業績,而業績不好就在開會被提出檢討,可能準備走人吧....

而我這一個禮拜來做了什麼?
一來算是熟悉環境,瞭解一些實務作業,再來就是看盤吧....
在這個環境最大的好處就是有著即時報價,即時技術分析的系統,
可以讓我拿著理論的東西,對照著舊的資訊,驗證著是否準確,
然後再來預測(或著說是猜想....:p)當天盤勢的走向....
準不準,我只能說以我一個禮拜的「模擬交易」,還是小賺就是.....
下禮拜起,我會先投入一點小錢玩玩,預期是會賠錢的,就當做是繳學費吧....

目前我覺得最難的大概就是「開發客戶」吧....
問一位稍資深的同事,客戶開如何開發,結果他給我一張「名單公司的宣傳單」....
再說吧,現在主管還沒給我業績上的壓力,但終究也不能混太久就是....
但放心好了,我不會拿你們開刀的.....:p
畢竟我很認同公司裡的一句話:「要把客戶當朋友,不要把朋友當客戶。」
且期貨是高風險高報酬率的商品,要玩的話得有一定程度的承擔風險能力,或著不怕死...
公司是建議是希望客戶能入金能有六十至一百萬,
但像我自己也只打算拿五至十萬出來玩(我很窮),但有全賠光的心理準備就是....

「在這個行業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對未來有什麼展望?」
這大概是我最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還記得當初我在世華應徵的回答是:我不在乎薪水,重要的是能在工作過程中學習,然後成長。
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回答!請以後要面試的人謹記在心。
公司希望的回答是:「我要獲得高薪,而且我自信我能夠獲得。」
因為唯有你能賺進很多很多的錢,才能同時替公司賺進很多很多的錢....
這應該是我在世華面試被KO的原因,當然用英文自我介紹一句話都說不出可能也佔一部份因素..
至於真正的「我內心的回答」是什麼?
答案是:「我不知道!」
但我會慢慢的去找出來的......

8/14/2001

淺談穿越時空

先下個結論好了,就是我太無聊了而且太閒了,
才會寫這些有的沒有的.....
======================================================================
如果時光真的能倒轉,你就想改變什麼?
如果一切能夠重來,能夠重新再選擇一次,你是否會再做出同樣的決定?
如果人類真的能夠自由的穿越時空,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先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談起好了,
有一個簡單的假設是任何運動速率是無法超越光速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有一個行星距地球的距離是一光年,假設人的視力(或借助儀器)可達無限遠,
則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行星上的活動是一年前發生的事情。
而如果人類可以有超過光速的交通工具,假設兩倍光速,現在從地球出發,
則可在半年後,就可以知道相對於地球上一年後才能知道的事。

由於大學念商,對理工的東西距離有點遙遠,
上面寫的概唸好像是這樣吧,如果有錯,麻煩請糾正,謝謝.....:)

但說真的,我看不出來單純的超光速運動會對如何時光倒轉或來到未來?
以前例而言,以兩倍光速到較遠的星球旅行,
唯一得到的結論是,往返的時間是光速旅行的一半而已.....
而對於另一個星球發生事件的相對時間,其實事情發生的時間點還是一樣的,
就像我們看球賽的轉撥,也許衛星轉撥電視畫面會延遲個一、兩分鍾,
聽廣撥、上網看結果會快那麼一點,但對於比賽本身是沒有影響的!
超光速的發明,只是如同技術的先進,可以比較快看到事情的發生,
而要在事情發生之前預知,或回到過去阻止其發生,抱歉,還是沒有看到理論的依據。

雖然如此,能夠穿越時空還是很吸引人的,
而更有為數不少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以此為題材,大肆發揮。
說真的,我還算蠻標準的科幻迷,
雖然明知有不少寫的蠻荒誕不實,但我也看了不少...:(,拿一些來討論看看吧....
電影中最有名的算回到未來三部曲吧(最近AXN及東森洋片台常撥),
裡面的邏輯很簡單,如果過去改變,未來就會跟著改變,看似很有道理,
如果愛迪生的父母不相愛結婚,這個世界也許還在一片黑暗之中,
如果希特勒的父母不相愛結婚,也許根本不會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如果魔鬼終結者中的救世主的父母不相愛結婚,世界可能就被機器人統治了....
但如果歷史真的那麼容易被改變,是不是整個世界都在不確定之中,
一覺醒來,發現電燈還沒發明,只好點著燭光努力回憶燈泡的材料,準備申請專利,
一覺醒來,發現歷史上沒有希特勒這個人,而五年後準備發生的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覺醒來,發現鏡子褢面的人好像有點陌生,原來老爸的情敵剛回到過去娶了老媽...:~~~
一覺醒來,發現鏡子裡面的人又變回自己,原來老爸也回到過去解決掉他的情敵....:p
天啊,這不變得世界大亂!

記得去年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黑洞頻率,雖然這部電影還算蠻好看的,就商業角度而言,
但其中的邏輯,卻實在叫人頭痛。
片中男主角先是救了三十年前在火災中喪生的父親,
結果父親多活了二十年(好像),然後死於肺癌。
然後又是警告父親少抽箊,然後神奇的,他父親在三十年後又活著了.......
光是「記憶」上的解釋上就很牽強,突然間就多了父親三十年活著的記憶?
如果這樣的過程再多來幾次,主角的腦子不被搞瘋,當場崩潰才奇怪......
此外,一件事件就能造成那麼多影響,何況一個人多活了三十年!

這時最多的解釋似乎是所謂的平行世界,請見漫畫中的古靈精怪(Orange Road),
這本漫畫看點有點久了,印象中存在一堆異想天開的平行世界。
這個理論邏輯也很簡單,說的是歷史不是單一直線進行,可能有分支,
更可能有一個世界,或者更多個世界平行於現在,世界上有著同樣的人卻做著不同的事。
小叮噹中就有一個故事是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雄是個絕頂天才......
但再想想,既然都做了不同的事了,當然應該「產生」不同的人,
沒有人規定平行世界的時間點要起始於主角出生的時候。
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演化,頂多只能算是兩個星球,不同的人、不同的景.....

其實有時想想蠻可怕的,一個小小的選擇或遭遇可能改變人的一生,
再舉一個電影「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又一個爛翻譯,完全破壞原片名想表達的意思
故事中的主角只因是否搭上地鐵,而造成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完這部片感概很深,也許人就只是這麼渺少吧,渺少到甚至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活....

呵....好像扯遠了,繼續來談時空穿越的可能性。
就之前所談的來說,穿越時空幾乎是不可能,即使科技再先進個一千年,一萬年,
否則這個世界真的就會大亂了。
但再來談一本科幻小說「從黑暗中來」,好像是吧,小時候看的,記得不太清楚,
作者應該只是一個不太著名的國內作家,說真的這本書的內容我也記得不甚清楚,
但我記得它所提出的時空穿越概念:
故事中一個二十七世紀的日本人回到二十世紀,試圖改變歷史而改變未來。
結果二十七世紀局勢完全沒有改變,而這趟旅程卻早在二十世紀就被記錄。
二十世紀末葉的歷史學家因緣際會回到抗戰時間,試圖阻止南京大屠殺,
結果卻因他的出現,間接造成南京大屠殺的發生。
而在主角又不知為何被送回整個時光旅行的一個月前,
打電話給自己,阻止自己去做這趟旅行,而被電話另端的自己罵神經病時,
才想起在時光旅行的一個月前,自己曾接到這通電話,也罵了打電話來的人神經病....
邏輯也很簡單,時間是單線進行,過去和未來都是無法改變的,
從未來回到過去發生的人和事,就是發生過的歷史中的人和事!
合情,合理,也合邏輯。
但也假設如果真是如此,我一定在歷史上是一個不怎麼重要的人,
因為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從未來來的人想看看我長什麼樣子.....:(

最後來談談到底能否預知未來吧。
就前述而言,即使能的話,也無法改變,有點不能相信也不能接受。
翻開張系國的一篇短篇小說「傾城之戀」,文中架構了一段虛幻的時空,
故事中有一時間甬道,可自由穿梭在各個世紀,
而有一文明就野心勃勃的編輯一部「全史」,包括過去和未來。
全史完全了,卻也因編纂的太過成功,太過詳細,
使得人們瞭解未來,而失去努力的鬥志,造成文明的沒落、衰敗(而全史正如此記載著)。

因此能回到十歲重新當小學生的夢該醒醒了,套句堂本剛在重返少年時說的一句話,
「未來就是要不知道結果才有趣!」
繼續準備考試和丟履歷表吧........
奇怪,我為什麼一點也不覺得有趣......:(

6/27/2001

「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感

終於還算認真的把這一本書看完,
嚴格來說,下面打算所寫的,應該不算是書評,只是一點自己小小的看法吧...
這本書想表達的概念很簡單,但有爭議,值得討論的地方還蠻多的,
有點懷念大學時社上的讀書會,
透過討論的方式,應該會比我這樣自寫自的多點東西吧.....
先整理一下這本書的幾個重點:
一、重新定義資產與負債的關係。
二、討論富人和中產階級(不想用窮人這個字眼)在思想及做法上的不同
三、討論稅收和公司的力量
四、開始行動。

首先作者先重新定義資產和負債。他給的定義是:
「資產是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而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拿出來的東西。」
所以他把如房子、汽車等物品視為負債,
因為在購入房屋後,就會接著而來如抵押貸款、房地產稅、保險、維修費等支出,
而被作者認為是資產的則是如股票、債券、會產生收入的房地產等。
概念在「富人買進資產、窮人買進負債。」

OK,大致上還算認同這樣的概念。但實際上是否就如書中所說的這麼簡單?
先來挑戰房子是負債的這個觀點,OK,不買房子,替代方案是什麼?租房子?
這時比較的可能就是房屋貸款和房租之間的差異,
要考慮的因素可多了,假設房貸是20000/月,房租是15000/月,
之間5000/月,拿出去的投資率是多少?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所購買的房子在二十年後值多少?這5000/月,在二十年後和房子比起來誰比較值錢?
此外人是重感覺的動物,
買的房子可能會比租的房子讓你多花更多的心力去裝潢、佈置,而住的更舒服。
有車子也能讓你能在假日的時候更有意願跑長程出去玩,而讓日子更快樂。
這可能就不是很簡單的可以用數字衡量出來的了。

但基本上我還是同意要在年輕的時候儘量買進資產這一點,
念財管的經驗告訴我複利真的是很可怕的東西,
一個年利率5%和15%,在十年、二十年後,本利和可能是好幾十倍。
我絕對相信現在同時「只」有一百萬的兩個人,
一人拿它去買台跑車,而另一人將它投資在股票上,
在十年後,這兩個一百萬的價值將會是截然不同。

再來討論富人和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其實這也是吸引我買這一本書的原因,我在書店看完他的一章就買了,
書中描述現在的人大多數(特別指高學歷,有專長的人):
「用功認書,拿到好文憑、到一家大公司找一份平穩的工作,開始掙錢,
=>買房子、買車子、生孩子=>需要更多的錢=>更努力工作=>要求加薪
=>賺更多的錢=>換更大的房子=>繳更多的稅和貸款....
辛勤的工作一輩子,發現自己不停為老闆工作,為繳稅替政府工作,
為房貸和信用卡為銀行工作,而等待他們的只是債單和催款單.....

看到這裡有點感概,好像現代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一生忙忙碌碌不知為了什麼....
但書中所提的,富爸爸的建議是「自己創業、做自己事業的主人」,
平心而論,蠻吸引人的,不想做什麼評論,我個人感覺是離現實有點距離,
但或許是我懂的太少,也許五年、十年後,我會再對這問題做討論吧。

至於書中所要求我們所增加的財商(Financial I.Q.)部份,
會計、投資、法律、及瞭解市場的需求四部份,
我想是每個人都需再學習的部份吧。

稅收和公司的力量我不想談,畢竟現在稅法懂的太少,
但我一定會和版上幾位會計系的同學一起研究合法的逃漏稅的.....:)

最後談些「行動」的問題。
還記得看過一本書,其中一句話是在很多人年老的時候常常後悔
不是曾做過什麼事,而是沒有去做什麼事!
而原因往往是恐懼,或甚至只是猶豫不決而已....
一直蠻相信不敢承擔風險的人,就沒有辦法得到高獲利,
只想安安穩穩過完一生的人,就只能平平淡淡過完一生。
書中要我們敢把雞蛋放在少數一、兩個籠子裡,
並要我們學習「滲透」的方式,用換行業的方式從不同領域學習知識。
很難說是對是錯吧,它違反的風險管理的原則,
也和我之前(好像是大四吧)聽的一場演講,說的大異其趣。
那篇演講要我們「抱著樹幹往上爬」,不要隨便換工作。
(我記得我曾post在debate版過,應該還找得到),
但我想我可能還是會照這本書中所寫試看看吧.......

看了一下之前所寫,寫不少但好像沒什麼內容,當兵果然變笨了....:~~~~
基本上這本書不難懂,雖然寫的有點理想化,但還算有料,
可以推薦給一些理工科的同學看看,應該會有幫助吧.....

舊文章

本來今天去聽了一場演講,想在版上寫點心得....
結果卻花了一個多小時回大銘的文章....
累了,想睡了,改天再說吧....
先預告,那場演講者是明碁的副總經理,
談的是他用人的標準,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以及大學生在大學能學到什麼?
蠻精采的....
還是懶得寫評論,我把抄的筆記寫一下吧,
有興趣的人討論看看... :)

一、你從成大學到什麼?(以下次序按重要度排列)
1 氣質 2 思維邏輯 3 交友社團...............n 專業知識

二、你從MBA學到什麼?
1 協調能力 2 分析能力 3 見樹不見林的知識 4 精明的生涯規畫

三、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成績 A等?(x)
傻勁? (○)
協調能力、鮮明思維、英文能力、具創造力。不要太過精明....

四、建議:
     方向確定,基層做起
遠離書本
培養傻勁
勿懼做雜事
做事容易做人難....

先說明以上僅是我抄的筆記,並不代表我的看法。
演講者是明碁的副總經理,演講對象是國企所學生。
演講者是畢業於成大電機系,政大企研所。
==========================================================================
其實那場演講蠻好玩的,
像一開始他要我們說說能從大學裡學到什麼?
有人說專業知識,有人說交友,
結果最後他的答案揭曉,排第一的竟然是"氣質",
什麼叫"氣質",其實是很抽象的東西,
但就我從他之後的說法,大概知道他想說什麼....
就像天下雜誌做的評鑑,成大學生總是企業最喜歡的學生,
因為成大的學生,說難聽一點是比較土,比較呆一點,
說好聽一點,就像是前面說的傻勁吧,
老闆說什麼,會乖乖的就努力的工作完成,比較不會提議,
(當然,滔滔社是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有點明顯的是,每間學校出來的學生真的都會有點不一樣....
這是他口中的氣質....

感覺上,那個演講者有點不屑在學校學的東西,
(看到幾個企研所的教授在台下的笑容都有點勉強...:P)
在他口中,學生在大學收穫最大反而是自己不曾真正想追求的東西吧...
但其實有一點值得我們深思的,
學校教育就真的目的是教出企業想要的學生嗎?

至於不要太精明,他大概指有有兩部份,
乖一點,有點傻勁,那些在企業間混到高階層的人,
可能有多數認為他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另一點則是不要太會為自己打算,不要想欺騙老闆,
不要在老闆在時一點樣子,老闆不在就變一個樣子....
最後還奉勸「以誠待人」四個字....

大概就這樣子吧....
這是一個公司的高級主管說出的話,
但我相信並非每間公司的想法都一樣,不同公司有不同特質吧....
可以做為參考,但不見得要全盤接受,這是我的建議....

再一篇舊文章

也是有一段時間了吧,有點佩服當時的自己....:P

===========================================================================
發信人: havohej (不願長大的孩子) 看板: thinkers
日期: Wed Nov 25 16:55:18 1998
標題: Re: [轉貼] 一篇很棒的論文哦!
==> luckyman () 的文章中提到:
> 假設1:知識就是能力
> 假設2:時間就是金錢
> 就如每個工程師都知道,
> 工作量/時間=能力
內涵:當工作量固定不變時,
用愈少時間完成的人代表能力愈強。
> 因為知識=能力而且時間=金錢,方程式就變成
> 工作量/金錢=知識
內涵:當工作量固定不變時,
用愈少金錢就能完成的人代表知識愈高。
> 解出金錢這一項,我們可以得到:
> 工作量/知識=金錢
內涵:當工作量固定不變時,
知識愈高的人可以用愈少金錢將它完成。
> 因此,如果知識趨近於零,金錢就會趨近無窮大,無論工作作了多少。
因此,如果知識趨近於零,金錢就算花了無窮大,工作也無法完成。
> 結論:"知道的越少,你就會賺得越多"
結論:"知道的愈少,你所必須花的機會成本就愈多"
> 不要讀書了!趕快去打AOE......!知不知道!
快去唸書了!不要再打AOE......!知不知道!

6/23/2001

跑完北橫....

有點瘋,在上次的開始休假,
只靠著一本剛買來的機車環島手冊和一台只騎了75km的機車,
就直接從關西走大溪,走北橫到宜蘭,在走濱海公路到基隆,再回台北,
總共花了兩天一夜的時間,沒什麼經驗吧,
加上被那個自認旅遊專家的mapple放鴿子,最後變成一個人跑....:(
(替他打個廣告,他的個人網站:http://home.pchome.com.tw/life/travelh/)
結果幹了一堆笨事,節錄如下:

一、太久沒騎長程的車,加上騎125的車還不很習慣,
第一天在北橫就在急轉彎的山路上為轉閃避對向的車摔車,
還好車速很慢(因為在訓車,時速只有約40km),
只有腳小小的扭了一下,傷勢不嚴重,不怕死的我還是繼續玩....:)

二、太高估山中的現代化配備了,
還虧我把路線都計劃的好好的,晚上八點都巴陵,準備找旅館時,
才發現身上沒錢,更重要的事......沒有提款機.....:(
只好被迫再騎了兩個小時的山路到宜蘭領錢,再到礁溪住宿.....
到現在還很嘔,錯過了從巴陵到宜蘭六十多公里美麗的風景,
因為走夜路,什麼都看不到.....

三、開始痛恨基隆....路標做的超差,害我在那迷路,找不到路去野柳.....
然後又因為風很大,我的包包竟被吹走了(當天發佈颱風警報),而我不知道,
更氣的是在基隆找不到路,最後決定轉向回台北後,
才發現我的台北縣市地圖中竟然有基隆的地圖.........#@$#@%$#^$

雖然發生了不少不愉快,但我還是很慶幸能跑這一趟,
不僅是北橫的風景真的很漂亮,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回覆一點衝勁,
覺得當個兵,整個人變的很懶散,什麼事都不想做,放假就是睡覺,
很懷念大學時代,以及大學時的自己,那種不顧後果做了再說的心態.....
還在調整吧......

等腳傷好一點,可能跑中橫了......